新笔趣阁 > 被流放后我靠美食名动天下 > 第二百七十二章 宋记特色
夜间

被流放后我靠美食名动天下

        

那说晦气话的汉子倒不尽是胡说,宋记食府的门脸确实不大,大堂里头确实摆不下几张桌子,容纳不了很多人。


        

宋玉枝根本就没想着在这逼仄的大堂,搁什么桌子。


        

那样只会让地方更显逼仄。


        

客人们刚进店,入眼的就是一张巨大的柜台。


        

时下店铺里头的柜台,通常都是短短一截,横向面对大门摆放。


        

而宋记的柜台,却是竖着摆放,直顶门楣,从门边上一直延伸到另一头墙壁。


        

这样不仅是节省了空间,更是让人进店后,一眼就能看到各色吃食。


        

只见那柜台摆着一个个大型托盘,每个托盘上的吃食都不尽相同——


        

一开始是最常见的馒头、包子、花卷、青菜粥、南瓜粥、小米粥、绿豆汤那些。


        

走过几步,就能看到一小笼一小笼的奶黄包、云朵糕、虾饺、烧卖、小笼包……


        

可谓是应有尽有。


        

时下的普通百姓菜单并不丰富,好些个小笼点心,他们连名字都叫不上。


        

就更别说问价了。


        

问了不只是让人觉得自己见识短浅,更怕问完还囊中羞涩买不起,岂不是平白让人笑话吗?


        

好在宋玉枝早就考虑到了这一层。


        

每个木托盘上方,都挂着一个木牌,上头写着吃食的名字和价格,一文钱到十文钱不等。


        

能有银钱下馆子的客人,就算再目不识丁,数字总是认得的。


        

就算叫不上、也不认得木牌上的名字,看清价钱后,伸手一指,让伙计给自己拿,总不用担心出洋相。


        

还有一样更难得,就是从放鞭炮、揭红布,到宋玉枝在人前说完话,再到他们这些人进店,怎么也有一二刻钟了。


        

虽然六月正当酷暑,东西不容易放凉。


        

但怎么也不至于说过了这么久,柜台上的点心都还冒着热气儿,就好像全部都是刚出锅一般。


        

各种热腾腾的香味混在一处,简直要把人香迷糊!


        

这还要啥宽阔的大堂啊,只要把窗子大开,还能发愁没有客人登门?


        

有熟客好奇地同宋玉枝打听,询问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同行的人立刻拐了他一下,“能吃上刚出锅的吃食是好事啊!瞎打听什么呢?”


        

那熟客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在打听人家的商业秘辛,便连忙说抱歉。


        

方才外头放挂鞭,宋玉枝让人把临街的窗子给关上了。


        

现下她一边开窗,一边说不碍事的,“这柜台是我设计好后,同相熟的木匠定做的。里头下方有火塘,能添柴……故而这些吃食说来还未离火呢。”


        

早先一家子来相看铺子的时候,周氏和赵大娘就对这逼仄的一楼大堂,存有疑虑和担心。


        

当时宋玉枝说自个儿有法子,能让这一楼变的得用起来。


        

她当时就根据码头上常见的推车,生出了定做这样一个柜台的灵感。


        

后头筹备的时候,她就把想法同唐木匠说了。


        

唐木匠是做推车的熟手,这柜台既然是由推车演变而来,于他而言就也称不上多困难。


        

唯一的麻烦点就是推车都是露天使用,不需要考虑排烟问题。


        

这种室内柜台确实架设烟道的。


        

下头实在没地方,唐木匠只能上头架了一条烟道,再在跟后院墙壁相连的那堵墙掏洞,把烟都排往后院。


        

顶上的烟道用木片遮挡,也就是挂着价钱木签的地方。


        

这才有了这直顶门楣的高大柜台样式。


        

发问的客人恍然道:“小娘子这么一说,我才觉得这屋里确实比外头热不少。”


        

宋玉枝抿唇笑了笑。


        

这也是她敢跟客人直说自家柜台秘密的原因。


        

因为排烟尚且能解决,烧柴产生的热量,却是不能避免的问题。


        

毕竟这个时代又没有空调和电扇!


        

寻常酒楼食肆的大堂,都要设桌子,招待客人。


        

谁家要是模仿她,那才是真的要倒大霉了,肯定得被坐在一楼的客人口诛笔伐的!


        

眼见客人们都熟悉了一楼的环境。


        

宋玉枝给了赵大娘一个眼神。


        

赵大娘去了后院一趟,很快推过来一张带着四个木滚轮的小桌子。


        

小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两样东西,一样是一摞巴掌大的小木碗。


        

另一样则是一摞木托盘。


        

那托盘就是后世食堂里,常见的不锈钢餐盘样式。几个方格子大小不一,右上角还有一个小圆格子。


        

这对于现代人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古人眼里却是样式奇特。


        

立刻有人问:“这是啥?怎么做成这样?”


        

“这是我家的餐盘。”


        

宋玉枝示范性地往手里拿了一个餐盘,取了木碗,放进右上角的圆孔里,正好把小木碗卡住。


        

又请众人自取。


        

客人们早就想好好看看了,立刻把那餐盘拿到手里,仔细端详起来。


        

“往后这张小桌都会摆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客官们取了餐盘,就能来柜台选购吃食。”


        

说着话,宋玉枝就把站在青菜粥的隔间前,把木碗递给柜台。


        

一众客人光顾着看吃食了,这会子才注意到柜台后立着两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叶儿和葵儿一大早就来报了到,换上了和宋玉枝一样的鹅黄色对襟。


        

不同的是,她们二人头上也包了一块同色的布巾。


        

看着越发清爽,绝对不担心她们的头发会落到吃食里。


        

叶儿手脚利落地给自己师父打上一碗粥。


        

宋玉枝说过,今日进店的人都能得一碗免费的粥汤。


        

众人自然有样学样,跟在宋玉枝后头,选购自己想要的粥汤。


        

叶儿一个人只有两只手,即便旁边有葵儿帮忙,两个小姑娘仍忙不过来。


        

既然是免费相赠的吃食,便也没有客人抱怨流程太慢,都在排队等候。


        

只是等着等着,客人们发现不对劲了,旁边别的吃食的香味,怎么跟带钩子似的,直往人鼻子里钻?


        

这还不算。


        

作为东家的宋玉枝,一脸真诚、十分体贴地为众人介绍起自家的特色吃食。


        

“这小兔子造型的是奶黄包,皮子暄软无比,里头的流沙馅儿是牛乳和鸡蛋调的,香甜软糯……”


        

“这中间金黄、两面焦糖色的是云朵糕,轻盈松软,入口即化……”


        

“这虾饺是两广那边的小吃,皮白如雪,内馅用了最新鲜的河虾,清甜多汁,吃起来回味无穷……”


        

不知道谁带了头,在浓郁的食物香气中,越来越多的客人开始不自觉地吞咽口水。



被流放后我靠美食名动天下》是作者:狂炸小肉丸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