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被流放后我靠美食名动天下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入夏前后,良性竞争
夜间

被流放后我靠美食名动天下

        

不到一旬,宋玉枝就提前完成了小鱼干的订单。


        

一斤她赚五文钱,一百斤左右的量那就是半两银子的赚头。


        

后头送货和收取尾款那些个事,就不需要宋玉枝操心了,自有沈遇和赵大娘帮着料理。


        

赵大娘还站到了周氏那边,说近日宋玉枝瞧着瘦的厉害,都快赶上之前在山林里头当了半个月“野人”的沈遇了,让人瞧着实在不放心。


        

甚至连沈遇都挨了赵大娘一顿埋怨,说若不是他自作主张帮忙牵线,宋玉枝哪里会累成这样?


        

眼瞅着帮了自己的沈遇都挨说了,而且宋玉枝近来也确实感到了一些力不从心的疲惫,便连忙保证说后头轻易不接外快了。


        

赵大娘这才没说下去。


        

而周氏则想还想劝着宋玉枝把早市售卖的包子也停了。


        

包子利润低,却需要宋玉枝提前一二个时辰起身,一直忙到天亮。


        

宋玉枝有点不愿意,倒不是非要和周氏对着干,而是她做吃食买卖,确实是为了挣银钱,但又不只是为了挣银钱。


        

她喜欢看到形形色色的客人,在吃到她的食物后,露出那种幸福又欢欣的神情。


        

包子卖了那样久,已经有了一批囊中羞涩,吃不起盖浇饭,却真的喜欢宋玉枝手艺的熟客。


        

她不想流失这一批客人。


        

好在母女俩的分歧没过多久就消弭了——


        

清明谷雨前后,丰州城连着下了好几天的雨,然后天就一日热过一日。


        

码头上一点树荫也无,到了入夏之前,若是遇上不刮风的天气,那真是稍微一动就浑身淌汗。


        

这时候就没人出来踏青了,连附近村落的百姓都轻易不会过来赶集买东西。


        

是以禁渔期还未到,码头上的客人就已经肉眼可见的少了许多。


        

宋玉枝比旁人还提前发现了淡季的到来。


        

她这边有预订制度,上个月一天轻易就能预订出去三十来份,天气热起来之后,预订单数量就开始下跌。


        

后头她收摊的时间也越来越晚,连着几日都是午市快结束了,盖浇饭才将将卖完。


        

而摊档里头的小炒则是更没什么人愿意吃了。


        

固定摊位上的木房子冬天比外头热不少,到了夏日把窗户开了,前后通风,也不会太热。


        

无奈宋玉枝眼下这个摊档太小,门口又经常被吃盖浇饭的客人堵着,里头只要一烧灶,热得宛如蒸笼。


        

客人宁愿在外头露天的地方,吃上一碗方便快捷的盖浇饭,好歹还能吹吹风,也不愿意往蒸笼似的小木房子里进了。


        

这还不算,上个月生意正好的时候,宋玉枝就察觉到了好几家过来打探消息的同行。


        

后头虽然只冒出了李娘子一家,但那几家同行并没有歇了心思,而是那会儿家家户户生意都好做,没必要折腾,便只先观望。


        

近来生意淡了下去,便接连冒出第二家、第三家也跟着卖盖浇饭的。


        

他们并不跟先前的李娘子家那般恶劣,仿冒什么原本正宗的,客人问起来,他们都老实说自家是才开始做盖浇饭。


        

若是客人执意要问起哪家最先开始做,他们也会指点客人来寻宋玉枝这处。


        

同样他们也不打什么价格战,跟宋玉枝这边同样是定九文钱一份——


        

毕竟宋玉枝的定价本就不算贵,一份挣上个四五文钱而已。


        

他们摊档的租子比宋玉枝这里贵,若是挣得再少,那更是没有利润可言了。


        

这种只是跟风的竞争对手,在早就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切的宋玉枝看来,算是良性竞争,自然不会见怪或者记恨。


        

眼瞅着天气也越来越热,吃食越发的放不住,同做盖浇饭的竞争对手还越来越多。


        

不用周氏再劝什么,宋玉枝把早市的包子数量砍了三分之一,盖浇饭也开始少做了一些。


        

每天收摊,宋玉枝只买菜包里头需要的菜,而盖浇饭要用的菜则是挪到了上午去买,先买现做。


        

这日日头格外毒辣,她和赵大娘买完菜回来,两人都是一头的汗。


        

尤其是负责背菜的赵大娘,那更是满脸通红,额前的发丝都被汗水湿透了。


        

周氏倒了温水递给她俩,又拿了帕子给宋玉枝擦汗,既心疼又无奈道:“还有几天才立夏呢,天也不知道怎么就热成这样了。也难怪码头上的客人少了这样多。”


        

赵大娘热的连话都不想说,只言简意赅道:“码头上都在议论今年天气反常,说往常最热的三伏天也不过如此。”


        

看宋玉枝没吱声,她便以为宋玉枝热的不成了,就立刻拿起大蒲扇给她库库扇风。


        

宋玉枝挨在赵大娘身边,蹭了会儿凉风,缓了过来。


        

说来她上辈子是南方人,丰州城的夏日在她看来并不算很热,体感不会超过三十度。


        

只要不去日头下行走,不待在人多的地方,还是挺好消解这份热意的。


        

只是换季太快,猛得一下子从春天窜入夏天,她这具身体还没适应,加上古代没有她曾经习以为常的空调和电风扇,小摊档上又确实有些闷,这才觉得难熬了些。


        

现下不说话,倒不完全是因为热的,而是宋玉枝在思忖方才的见闻。


        

买菜的间隙,她特地亲自去那两家竞争对手的摊档看了看。


        

一家比宋玉枝这儿只稍微大一些,但市口很好,离船只停靠的关卡很近,属于是一下船就能看到的。


        

另一家市口跟她这儿差不多,但地方却宽敞很多,跟隔壁胖婶家差不多了,坐几十人都很轻松。摊主更也有能耐,弄来了一些冰,虽然是不能入口、价格低廉的那种河冰,整个摊档上也只搁了一盆。


        

但光是让人在外头看着,就觉得身上的热意退下去不少。


        

她还跟人打听了一番,这两家的手艺风评都还挺好,起码比之前那位李娘子强上很多。


        

暂时没有出现吃过他们的盖浇饭,而产生不良口碑的客人。


        

且不论后头会不会冒出第三家、第四家竞争对手,光这两家,都让宋玉枝嗅到了危险。


        

再不弄点新花样来,那就是坐以待毙了。


        

缓过来了,宋玉枝也不歇着了,询问赵大娘方不方便跟自己再出去一趟?


        

她要买个大玩意儿回来。



被流放后我靠美食名动天下》是作者:狂炸小肉丸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