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晋末长剑 > 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
夜间

晋末长剑

        

八月最后一天,攻城战还在继续,而且愈发急促、惨烈了,仿佛要把人打光一样。


        

野外已经抓不到丁壮了。


        

能攻破的堡壁,已经尽数攻破。


        

攻不破的,人家也送了一些钱粮、丁壮过来,再索要就不合适了,人家也会反抗。


        

王弥手头还有两万四千余人,其中万人乃“老兵”,从大阳带过来的。剩下万余人都是弘农丁壮,对王弥来说,他们就是消耗品。


        

数日攻城战,得精壮三千,今日又得千人。此四千众,现在也被王弥看作老兵了,算是自己人。


        

这些人暂时还打不了什么大仗,得像熬鹰一样熬一熬,令其归心。然后再带着他们享受点好处,比如奸淫掳掠什么的,或者赏赐几番财物,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人。


        

王弥派了一千老兵,带着这些“老兵”经浢津渡口及浮桥过河。


        

浢津,位于弘农县西北三里,与陕县旁边的茅津一样,乃大河津渡之要——西边还有个潼津,后来移到河东境内,名“风陵渡”。


        

弘农与河东之间,就这三处最方便渡河。


        

邵勋占了茅津,刘聪、王弥占着浢津,西边的潼津没人管。


        

刘聪、王弥现在如果退却,可经浢津过河。


        

从此向北,能抵达后世的芮城,然后过中条山陉道,抵达涑水流域——今运城永济一带。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就此过河撤走?


        

王弥有点纠结,既想就此过河,返回河东,待汇合大军之后,再重新夺回大阳——他是真的有点怕了。


        

同时,王弥也想现在就东进,收复陕县,将邵贼堵在大阳。


        

就算最终没能留下他,让邵贼向东经轵关陉窜入河内,至少也能留下一部分,让他吃个教训。


        

我单独是对付不了你,但天子正在集结大军,数万骑将你包围,你还能插翅飞走不成?


        

与王弥相比,刘聪则更想把邵贼留住。


        

仗打到现在,他已经有点上头了。


        

垣延先是诈降,把他气得七窍生烟。随后,又派人挑着他的兜盔、战衣,四处宣扬,更让他热血上涌。如今邵勋又北攻大阳,破王桑,大大打了他的脸。


        

如此种种,你告诉我怎么忍?


        

他知道,刘曜、刘景已经在平阳、河东召集兵马,各部落之兵纷纷汇集而来,现已有三四万骑。


        

大司空呼延翼则在聚集步卒,以能征善战之禁军虎贲左右卫、羽林左右卫、骁骑、越骑、射声、强弩等军为骨干,辅以部落兵、汉军,现在也有了七八万人。


        

这些人压上去,邵勋必无幸理。但问题是,这样打赢了,与他刘聪有什么关系?


        

他想现在就赢,凭借他手中的七千余骑兵,以及王弥的两万多步兵。这样打赢了,才能一雪前耻。不然的话,心中总是不太舒服。


        

所以,他很快做出了决定。


        

垣延此贼,暂先放他一马,留步骑万人监视就行了。


        

若他敢出城,那求之不得,正好将他剩下的那两三千人给围歼了。


        

若他不敢出城,也不过就多活月余罢了。


        

想明白之后,他立刻给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


        

“不知道家里秋播了没有。”七里隘山道,章古坐在山塬上,紧紧盯着塬下幽深的驿道。


        

他的家人早就搬到了梁县,在乡下耕作田地。


        

今年的大旱,对农业的摧残是相当彻底的。


        

果树、菜畦、牧场这些来钱的快的玩意被一扫而空。


        

若非五月收获了冬小麦,粮食也会颗粒无收。


        

入秋后下了几场雨,但并没有所谓的“秋雨连绵”之势,整体还是略少的。


        

按照计划,如果可行的话,九月初就要秋播,最迟也不能拖过九月十五。


        

希望能如愿吧。


        

弘农的土塬地形对章古来说比较新鲜。


        

没有山那么高,但陡峭多了。


        

有的塬壁,甚至是直上直下的,形成了很多深谷。


        

今日,就让这些山谷成为敌人的葬身之地吧。


        

“幢主,贼骑还有三十里。”有斥候匆匆上塬,禀报道。


        

“再探。”章古下令道。


        

“诺。”


        

斥候离去后,章古有些不放心,在塬上各处伏兵点转悠着,做最后的确认。


        

西塬上有五百兵,并不是都聚在一处,事实上分成了好几部分。


        

一边检查,章古一边回忆起了那天段雄的话:“一千人伏于两边塬上,敌兵大至之时,你数着人头,待走过十队(五百人)后,立刻弓弩齐发。放箭之时,西塬先射,边射边喊,贼众必然想要躲避,将背后让给东塬。余幢主听到西塬的呼喊之后,再带人放箭,杀伤必众。”


        

到底是禁军出身的人,真的会打仗。


        

上头下令埋伏,章古就带人埋伏,但怎么埋伏才能达到最好的杀伤效果,他却不甚了了了。


        

就在章古等得有些沉不住气的时候,前方终于出现了铺天盖地的骑兵。


        

一人双马之下,四千余骑显得气势逼人。


        

章古瞪大眼睛看着。


        

因为地势渐渐收拢,人马太多,敌骑渐渐放慢了速度,呈纵队前行。


        

简而言之,由原先无边无际的“大海”,变成了向前奔涌的“洪流”。


        

洪流气势磅礴,一往无前。


        

马儿体魄矫健,奔驰之时鬃毛飞扬,硕大的马蹄蹬着泥地,发出动人心魄的震颤。


        

马背上的人骑术卓绝,意态闲适地操控着马儿,人马结合得非常好。


        

老实说,章古觉得他们的骑术比禁军骑兵强,比府兵里那些号称会骑战的半吊子强出不知道多少。


        

策马奔驰,弯弓搭箭,反复骚扰,一般的步兵真扛不住。


        

不过,今天爷爷要干死伱们啦!


        

章古心中默默数着,等差不多过了五百骑后,让人竖起大旗,然后发一声喊,将箭射了出去。


        

“杀!”跟在他身后的两百人仿佛得到了信号一般,纷纷掣出弓弩,向塬下射去。


        

不会射箭的则举着大石头,奋力砸下。


        

驿道上顿时人仰马翻。


        

匈奴人又惊又怒,有人下意识找地方躲避,有人则狂摧马匹,向前疾冲。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东塬上也竖起了旗帜,杀声大起。


        

数十名弓弩手痛快地射杀着惊慌失措的匈奴人,一边杀,一边大声鼓噪——这是在传递信号。


        

“冲!不要停!”刘汉平北将军刘灵大吼一声,带着亲兵向前奔跑。


        

其他人也反应了过来,纷纷跟上他的将旗。


        

隘道遇伏,但敌兵人数并不多。从箭矢的密度来看,撑死了一两百人罢了,还造不成多大的杀伤。


        

继续往前,顶着伤亡冲过这一段就好了。


        

至于前边是不是有敌人,管不了那许多。敢挡我的路,老子与你拼了!


        

匈奴骑兵继续向前。


        

没想到才走二三里,两边山塬上又射来大蓬箭矢,间或还夹杂着一些落石。


        

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艹!


        

刘灵一边挥舞着骑枪,遮挡左右射来的箭矢,一边破口大骂。


        

前后左右到处是破空声,他身上已经插了两支箭,马也中了一支,差点把他掀翻。


        

他扭头看了一眼,暗暗松了口气。


        

大队人马虽然狼狈,仍然跟在后面,听声音数百骑总是有的。


        

两侧山塬上的敌兵人数和之前差不多,一两百人的样子。这让他稍稍安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射箭和用弩的,继续冲,冲过这一阵就好了!


        

呃,就这样冲了大约三里路,第三波打击降临……


        

刘灵身上又多了支箭,马儿也倒地了。


        

匆忙之中,他换了一匹空马,让亲兵打好将旗,大声喊叫,招呼后面人紧紧跟上。


        

箭矢破空声渐渐远去,惨叫声也渐渐绝迹。


        

前方猛地一亮,道路豁然开朗。


        

“冲出来了!”刘灵松了口气。


        

他勒住马匹,回身望去,跟着他一起冲出隘道的大概只有三四百人。


        

隘道内依然有连绵不绝的惨叫声,以及马儿痛苦的嘶鸣声。


        

慢慢地,又有二三百骑冲了出来。


        

“收容人马。”刘灵立刻下令。


        

也就是在他下令的同一时间,东边的原野上响起了沉闷的马蹄声。


        

刘灵扭头望去,呆在了那里。


        

高大神骏的战马、粗长威武的马槊、人马俱披重铠,这不是具装甲骑是什么?



晋末长剑》是作者:孤独麦客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