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八十章:燕藩立国,万国来朝!
夜间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单独谈? 谈什么? 不是已经谈好了,协约也签定好了吗? 日野业子突然提出的要求,让朱棣一时摸不着头脑。 支持其幕府将军,在次大陆领导其他诸侯势力? 笑话! 他不愿举起屠刀,并不是因为他仁慈。 他对中原的士绅豪强,为了目标,都能毫不犹豫举起屠刀,何况是一群倭国人。 只是他很清楚。 作为一群外来人,刚刚拿下倭国。 一旦举起屠刀对付这群旧势力,倭国起义军占领区的百姓还好,肯定会拍手称快。 但起义军占领区,仅仅只占倭国疆域的三分之一罢了。 北边,更为广阔土地上的倭国百姓,并没有类似起义军占领区百姓,对倭国旧势力的痛恨。 相反,因为前期,诸侯联军将倭皇一族被屠戮的脏水,泼在了起义军身上。 燕藩和起义军站在一起,等于也要承受这盆脏水。 当然,倭皇被杀这件事,将来肯定要重新修正。 比如,倭皇欺骗背叛起义军,却被诸侯联军算计,即便这是假的,等诸侯全数前往次大陆。 在倭国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用利益安抚住倭国百姓后,也要第一时间,将这件事的真相进行公布。 但这盆脏水,未来三五年内,他们得继续背着。 现在解释的作用微乎其微。 北部三分之二疆域的倭国百姓,对他们抱有敌视的情况下,即便倭国诸侯联军被打残了。 贸然举起屠刀,也得不偿失。 其次,举起屠刀杀多少人? 那些北部被蒙骗的倭国百姓,一旦站在对立面,杀还是不杀呢? 杀,将士们内心最质朴的那一丝同情心会受到挑战。 理想信念会动摇。 为了倭国的土地,动摇燕藩将士们的理想信念? 绝不能! 这种理想信念成型的时间太短了。 还十分稚嫩。 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精心呵护。 现在将士们对孜孜追求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毁的是整个燕藩军人的前途命运。 甚至,最终毁掉他建立起的燕藩政权。 最后,他还需要这批人,去次大陆呢。 需要这批人加入《租借协议》,用次大陆的财富,推动燕藩工业,在下一个五年,井喷式发展! 大明的需求是很大。 但他不得不为两个政权,未来存在的风险,提前考量。 只要有这群人去次大陆,即便未来大明全面禁止与燕藩之间的商贸往来。 燕藩的工商业,也有其他销路,不至于骤然遭受巨大冲击。 而且,战争对工业品的消耗,其实,某种程度比承平时期的消费商贸更加巨大。 因为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方式。 当然,燕藩置身于战争之外,通过《租借协议》,赚取的都是利益。 至于那棵被拔坏的苗,就不是他所要考虑的了。 国与国,就是如此血淋淋。 他是燕藩之主,只为燕藩负责。 为了次大陆的战争持续时间更长,为了倭国这个群体,不可能在重新崛起。 他也不会支持足利幕府,统合所有出海前往次大陆的诸侯。 …… 在朱棣急思转念,思考日野业子要与他单独谈什么,他又该如何应对时。 蓝玉等人相视一眼,主动起身离开。 日野梓康似乎也和日野业子商量好了,带着足利长子离开 很快,会客堂内只剩朱棣、日野业子二人。 日野业子悄悄看着朱棣拧眉出神思考,手指紧张攥紧衣角,娇艳的俏脸微红。 抿唇,努力控制内心紧张忐忑。 暗暗吸气。 似乎下定很大决心,手伸向腰间束带…… 朱棣通盘考虑,回神,恰巧看到这一幕,唇角狠狠抽搐。 感情他想错了! 看这女人的动作,他哪里不知,所谓单独谈的意思。 “请夫人自重!”朱棣冷冷制止。 日野业子浑身僵直,美艳的俏脸瞬间通红,心头情不自禁冒出一股羞辱感。 跪坐着,忙匍匐,束带松弛,肩头领口随着匍匐跪拜,白嫩肩膀露出来。 朱棣摇了摇头。 刚准备说话,日野业子柔柔声响起:“王爷对罪妇之恩,罪妇不知如何报答,罪妇自知不是干净之身,但尚有几分姿色,愿意为王爷为奴为婢……” 如今的足利幕府。 随着足利将军被杀,数万精锐损失一空。 面对燕藩时,已经没有任何筹码了。 想要燕藩对幕府的惩罚轻一点,往后去了次大陆,多给幕府一点支持。 她只能凭自身的姿色了。 对于姿色,她还是有自信的。 要不然,也不可能被足利幕府的将军看中。 才貌双全,至少在整个倭国,她也算是独一个。 “本王与家妻感情很好。”朱棣打断日野业子。 日野业子惊讶抬头,忘记了紧张、害怕、羞辱,难以置信看着朱棣。 这样一位雄主,难道怕正室? “王爷作为胜利者,胜利者享有失败者的一切,理所应当,何况王爷贵为一代雄主,三妻四妾……” “打住!” 朱棣被气笑了,抬手制止日野业子,这娘们儿明显想歪了。 “不要用你狭隘的想法,揣度家妻,我王妃的胸襟,不是你能够想象的。”朱棣冷冷道:“本王没有要羞辱你的意思,首先,本王与家妻感情甚笃,其次,本王兵入倭国,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我,以及我的将士,来倭国,是为了推行两个理念、两个主张,并不是来抢地抢钱抢女人,我的将士,在这方面做的一丝不苟,本王也绝不会让这场代表正义的战争,蒙上一点尘埃!” 这是他的心里话。 他的兄弟们。 怀着理想进入倭国,展现出了理想、文明武装下,燕藩人的卓越风采。 而他,身为兄弟们的领导者。 怎么能给这场正义的战争,蒙上一点尘埃! “本王知道伱这样做的目的,我们之间签订了租借协议,我燕藩政权就一定会按照租借协议支持你足利幕府,不用用这种行为讨好我。” …… 日野业子听着,默默整理着衣服,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 等朱棣说完后,郑重一拜,谢恩后,起身离开。 离开时,忍不住扭头看了眼。 这位燕王作为胜利者,竟然不去享有失败者的一切? 很让人震惊! 或许,这就是这位雄主,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 会客堂所在别院外面。 朱樉和朱棡站在一颗樱花树下。 朱樉揶揄低笑道:“老三,你说这个倭国娘们儿,和老四单独谈什么?” 朱棡笑着瞪了眼朱老二。 朱老二毫不在意,跃跃欲试道:“你说,咱们回去后,和妙云小妹告状,是不是就能看热闹了?” 老五朱橚的头,从朱棡、朱樉中间伸出来,撇嘴道:“二哥,你这幸灾乐祸的样子真丑陋,四嫂才没这么小心眼儿……” 话未说完,朱橚的眼睛顿时瞪大。 朱樉、朱棡也如是一般。 众人全都诧异看着日野业子,踩着小碎步从别院里面走出来。 日野业子看着这么多人,错愕看着她,更加无地自容,一边行礼,一边加快了脚步。 等日野业子离开后。 朱樉扶额,看着别院,骂骂咧咧道:“老四还是不是男人,这么短的时间!” 噗! 咳咳…… 众人猛然喷笑,引发的咳嗽声连连响起。 “朱老二,你是不是想比划一下?”朱棣没好气的笑骂声从别院内传出。 “朱老四,咱什么也没说……” 朱樉大喊一声,脚底抹油,迅速溜之大吉。 比划? 他这么英明,和朱老四这种莽夫比划? 众人也全都笑着离开。 蓝玉感慨道:“当初在金陵武定门阻拦妙云丫头出嫁,还觉得这丫头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这些年,越来越证明,这丫头厉害着呢,活该,人家被朱老四捧在手心里。” “老四和妙云丫头感情甚笃肯定是一方面原因。”沐英笑着分析道:“不过,我认为,老四不想让这场正义的战争蒙尘,也是另一方面原因,你看看,燕藩海陆军登陆倭国的表现,你见到过,欺压百姓、奸淫劫掠发生吗?” “相反,行军途中,见到那些瘦骨嶙峋的倭国百姓,这些将士,还把自己身上携带的便携式军粮拿出来。” “这样一个领头人,这样一支军队,当他们的军靴,在这天下响动时,又有谁能阻挡这股洪流,说实话,作为军人,我们有争强好胜之心,但我十分不想,未来大明的军队,和这样一支军队发生战争。” 蓝玉眼中忧虑一闪而逝。 未来,大明和燕藩之间会发生战争吗? 发生战争,能赢吗? 他也不想双方刀兵相见。 也在为此而努力。 但能否成功,就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控制的。 …… 众人离开后。 小早川仲业和鸠山信抵达。 作揖行礼后。 在朱棣的示意下,二人坐下。 朱棣看着二人,尤其是小早川仲业,“仲业,不怪我没给你们报仇吧?” 小早川仲业摇头:“臣心中对这群守旧势力,的确有滔天的仇恨,但臣作为一个曾今的倭国人,也厌倦了杀戮,不想再流血了,而且,臣也知道王爷的战略,只有这些守旧势力,带走那些不愿意接受王爷统治的,不认同燕藩的人,未来,这片土地上,才不会再有流血事件。” 鸠山信点头。 朱棣笑道:“你们能这样想就好,我们进行的这场事业,并不是要制造杀戮,过分的杀戮,只会让我们自身变得不具备正义性……” 倭国义军集团在斗争中,就犯了这个错。 诸侯联军对他们进行灭绝式杀戮时。 他们选择了以牙还牙。 其实,这种以牙还牙的杀戮,已经吓到了诸侯统治下的百姓。 甚至,吓到了起义军统治下的百姓。 短暂解释,疏导二人心中疙瘩后,朱棣转移话题,“这场诸侯迁徙,未来会持续很长时间,我估摸着,在倭国北部百姓,认为你们杀害了倭皇一族的现状下,至少会有七八十万倭国百姓想要离开。” “按照我和幕府达成的协议,在他们迁徙的这几年内,我们不在北部搞两个理念,只派兵维持地方秩序,民事管辖权,还在他们的手中,不过,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在未来数年,只有民事管辖权,武装必须全面解除,最先开始迁徙的也是那些不稳定的武士浪人。” …… “我不可能在这里呆太长时间,接下来,我会让雍鸣在此坐镇,留下一个护航舰队,以及一个镇,又一个混成骑兵协,我会从燕京,召集文官前来,与你们一起辅佐雍鸣,有步骤推进兵库以南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同时,有序监督诸侯们向次大陆迁徙。” …… 数十万人的迁徙。 当初他从大明迁徙蒙古俘虏,就持续了数年时间。 那是海商极大放弃海贸生意,帮助下完成的。 现在不能这么干了。 大明的海商,在保守派支持下,本来就妄图搞垮燕藩海商。 如果海商们,全力配合迁徙倭国诸侯势力去次大陆。 等数年后,这个巨大工程完成后,恐怕回头就会发现,这四海之上的贸易,已经全都被大明海商瓜分了。 他可以退让,放弃较大海贸利益。 稳住大明保守派群体。 但燕藩作为一个立足四海的政权,决不能被人把海贸生意搞垮。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 或许他会主动发起战争。 因为这种,恶意竞争,搞垮燕藩海贸生意根基的行为,本质上,其实就是想搞垮燕藩。 这是底线! 也是燕藩上上下下,共同形成的底线思维。 任何势力,踩踏这条底线,燕藩都会团结一致,予以最凶狠的反击。 “是!” 二人领命后,小早川仲业有些支支吾吾道:“王爷,立国时,我们能不能去参加?上次去燕京,臣因为十万火急,也没有好好看看燕京,鸠山信更是从未去过……” 王爷把世子放在这里。 分明是开始历练世子。 任命他们辅佐世子,这是天大的荣耀。 可燕藩立国这种辉煌时刻,他们也想去见证。 朱棣笑道:“当然能了,到时候,雍鸣也得回去,不光你们,我还邀请了足利幕府,倭国其他诸侯,我也准备邀请,高丽国,另外,我父皇母后,也要亲自去见证,我这个儿子的成就……” 小早川仲业、鸠山信听闻后,相视一眼,眼中闪烁着激动。 这可绝对是一场盛大的立国! 二人突然冲朱棣一拜,“请王爷赐姓!” 朱棣微微愣怔,略微思索,明白了二人的意思,摇头道:“没这个必要。” 二人分明是希望他赐汉姓。 其实没必要。 到时候,他搞一个燕藩百家姓就是了。 把小早川、鸠山这些姓氏收录进去。 中原的姓氏,不也是这么慢慢发展起来的。 比如第五、司徒、长孙这些姓氏。 小早川仲业坚持道:“王爷,我们希望彻底融入燕藩中,也不希望往后再因为姓氏,发生波折,既然选择接受王爷统治,索性就彻底的改。” 倭国的姓氏,若是保留下来。 往后,难免会有一些野心家,利用姓氏做文章。 所以,不如他们带头,彻底汉化。 据他所知,迁徙燕藩的蒙古俘虏,吕宋本地人,都这么做。 当然,他们这种选择,并不是受王爷强迫,而是他们自愿的。 燕藩的种种,让他们愿意心悦诚服改姓易俗。 朱棣看着二人。 尤其是小早川仲业。 小早川仲业的心思,他知道。 倭姓留下来,这片土地上,难保将来不会生出野心家,利用这些和汉姓有区别的姓氏做文章。 小早川仲业是真的厌倦了杀戮。 朱棣略微沉吟,说道:“既然如此,仲业姓王,王仲业,鸠山姓李,李信如何?” 有他们带头。 将来,倭国肯定也会如迁徙燕藩的蒙古俘虏一样,掀起一场改姓潮。 当然,会有一些人坚持原来的姓氏。 但必然会像第五、司徒、长孙、杨王这些姓氏,变为被遗忘的小众。 就再也没有人,能利用姓氏之风,掀起什么风浪了。 “谢王爷赐姓!” …… 数日后。 大捷的消息,率先传到高丽。 整个高丽的革新派顿时沸腾,随即,更加活跃。 在这些革新派眼中。 燕藩兵入倭国,就是对倭国革新的一种干涉支持。 而将来,未必不能发生在高丽。 所以,燕藩的胜利,让高丽的革新派,更加有底气了。 高丽贵族,瞧着革新派高调庆祝燕藩大捷,一举解决倭变事件,恨得咬牙,却也不敢表露出来。 不是害怕高丽革新派。 而是怕燕藩。 保守派,也没有坐以待毙,派出人前往大明。 保守派的想法很简单。 既然革新派可以找外援。 他们也有! 大明宗主国的保守派更厉害! 而且还是高丽的宗主国,插手高丽内政,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就连国主,都是大明宗主国封的! 这可把高丽国主王禑给愁坏了。 王宫御花园。 哎! 王禑坐在凉亭,唉声叹息看着李穑,“李卿,燕藩海陆军已经厉害到这个程度了?仅仅只用五天!五天!就解决了倭变事件?十万诸侯联军一战全没?就算十万头猪,一天时间也杀不完吧?这些倭国人,难道连猪都不如……” 李穑听着王禑坐卧不宁,絮絮叨叨。 他很清楚,这位国主,其实心心念念盼着燕藩兵败,或者遇到麻烦。 借此,打击国内的革新势力。 可万万没想到,燕藩仅用五天时间,就全歼诸侯联军。 说实话,他听到这个大捷消息时,震惊之余,也忍不住浑身发寒。 “现在那些形形色色的革新派在闹,保守派,更是派人跑去大明寻求支持,孤这国主,当得可真憋屈!” “李卿,你说,孤如果请求大明宗主国,宗主国能帮孤……” 李穑脸色变了又变。 “不可!” 国主分明依旧认为,大明体量大,比燕藩厉害。 妄图倒向大明,请求大明内部的保守派支持,一旦得到支持,恐怕就要对国内革新派下手了。 李穑语重心长道:“国主,此番燕藩立国,臣建议国主去燕京看看。” 他同情革新不假。 也希望高丽革新。 但他更爱高丽这个国家。 他希望国主不要贸贸然做出决定。 先去燕藩看看。 燕藩有没有与大明竞争而胜利的能力? 若是有,在他看来,最好暂时还是左右逢源的好,哪边风大向哪边。 墙头草不好听。 可这就是小国生存的法则。 …… 一个月后。 朱棣初步梳理好倭国事务后。 准备动身启程。 来时的两镇又一个混成协,暂时全都留在倭国,弹压地方。 倭国的诸侯大名,则全都举家跟着朱棣离开。 其领地,只允许留下少数家臣负责。 日野业子及其长子,在一群诸侯大名举家簇拥下,站在甲板上,看着码头方向。 一辆新式马车内。 朱棣给雍鸣扣紧扣子,笑着,抬手揉了揉雍鸣脑袋,“已经长成大小伙子,能替爹分忧了。” 雍鸣矜持笑笑。 朱棣神色渐渐严肃,“其实爹不想让你这么小,就承担这么重的事情,不过,我们父子,立足在这四海之上,看似繁花似锦,可也如同烈火喷油,想要把局势稳定下来,至少需要两代人,不然,最终必然落得一个秦朝二世而亡的结果,这么多兄弟的付出,就全都白费了。” …… “爹活着,你不需要有什么压力,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出了天大的事情,爹都能给你顶着。” “金豆子还小,未来如何,爹还无法确定,爹现在其实有三子,你大哥其实更像爹,霸多于仁,而你,是仁多于霸……” 雍鸣认真听着。 “但爹并不会因为你和爹有不同,而不喜你,龙生九子还各有不同呢,你这仁多于霸,其实恰恰是咱们燕藩,爹之后最需要的,爹打天下,用理想、用霸道镇压这四海,用强人政治,将这四海捏合在一起。” “但也不能一直用强,当这四海捏合起来,未来就要靠你,以仁术,配合咱们燕藩的理想信念,彻底把这种捏合起来,存在各种各样缝隙的政权,慢慢抚平缝隙,使之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 “所以,你不像爹,仁多于霸的性格,爹其实十分欣慰高兴……” …… 许久后。 朱棣和雍鸣父子二人才从马车下来。 朱棣又和雍鸣说了几句,忍着不舍,转身要走时,雍鸣轻声道:“阿爹,能抱抱孩儿吗?” 朱棣顿足,转身,笑着弯腰,一把将臭小子抱起来。 雍鸣顿时笑了,像小时候,搂住朱棣脖子,爬在朱棣耳边,低声道:“阿爹,谢谢。” 哼! 朱棣笑哼一声,笑骂道:“少给你爹我煽情!长大了,别气我就成!” 话中,冲充当车夫的毛骧点点头。 雍鸣在倭国期间,毛老六会一直跟在身边。 有毛老六在。 他倒是不担心臭小子的安危。 只是,毕竟臭小子长这么大,从未离开他们身边,很是不舍。 “行了,老子抱不动你了!”朱棣笑着,把雍鸣放下,转身就往码头走去。 雍鸣站在车边,看着朱棣背影。 看着朱棣走过后,值守的海军陆战队迅速收缩队伍,跟着登上旗舰。 呜呜呜…… 号角声中。 朱棣留下海军第二统制吕珍,亲率五十艘战船组成的护航舰队,留守倭国配合雍鸣后。 统帅数百艘战船、商船动身启程。 …… 数日后。 朱棣率领的凯旋舰队抵达高丽汉城。 受到了热烈欢迎。 尤其是高丽的革新派。 在汉城休整数日。 舰队再次启程。 这一次,除了倭国的诸侯大名举家跟随,还有高丽国主王禑、宰相李穑、李家长子李芳雨为首。 一群高丽观摩团。 观摩燕藩立国。 更为观摩燕藩! 舰队浩浩荡荡行驶在海面上,直奔大明金陵! 而于此同时。 朱棣大捷的消息,也通过往来高丽、大明的海商,带回金陵…… 浩浩荡荡的舰队中。 以朱樉、蓝玉为首的大明随军团,站在甲板上。 蓝玉看着周围几艘游轮甲板,云集的倭国诸侯大名、高丽观摩团,感慨道:“燕王此番立国,已经有万国来朝的气象了。” 话中,扭头看着沐英,好奇问:“你说,燕王会用什么国号,会用燕国这个国号吗?” 沐英摇头,“应该不会,燕王这个王号,是来自于大明,如果再用燕国这个国号,恐怕就有成为大明藩属的意思,而无论是燕王,还是陛下,都没有这种想法,陛下更多希望,燕王建立的国家,和咱们大明,是一种平等的手足兄弟关系,最多,大明是兄长,燕王的国度是弟弟。” 对于陛下这个用意,他明白。 若是燕王建立的政权,有大明藩属国的意思。 恐怕大明这边的保守派,会不自量力对燕藩政权指手画脚。 这只会加剧双方矛盾。 绝非陛下想要看到的。 …… 这一刻,整个舰队,无论是倭国诸侯大名、高丽观摩团,还是海军、商人,全都在讨论燕藩立国之事。 所有人都明白,此战结束。 燕藩立国,正式提上日程。 其中,尤其以燕藩众人最为高兴。 谁都能看到,这么多人去观摩,燕藩立国,一定十分盛大隆重!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是作者:早餐羊奶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