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三百八十六章:天下第一强兵,陆军第一镇!
夜间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孙元楚喊出劈枪式瞬间,第一营将士迅速收到信号,所有将士,抿唇等待着接下来的命令。 这是约定好的。 没办法,大家只是昨天下午,紧急加练了半天。 需要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孙元楚更是紧张。 他们第一营被安排在最前面,就是第一营整体素质都比较均衡,没有太拔尖的,也没有太差的。 这种时候,往往最合适。 只要第一营兄弟们做到了。 陆军第一镇全军的紧张氛围就打破了。 后面的兄弟们会更轻松些。 可第一营的压力很大! 他的压力尤其更大! 谁能想到,昔日一个混吃等死的废物,如今竟然在如此重要,光宗耀祖的场合,承担如此重要的责任! 统制、协统、标统、军中其他兄弟们,一致推选他率领第一营将士走在最前面。 王爷批准。 这是对他的信任! 昔日百般瞧不上他的父亲,也跟着抵达金陵,或许此刻就在某处看着。 还有金陵百姓。 城楼上的陛下…… 他绝不能给王爷丢脸! 孙元楚越想,压力越发沉重。 十一月天气。 额头竟然冒汗。 脑子也渐渐一片空白,只剩下几个命令。 “向右……看!” 啪! 孙元楚声音异样亢奋响起时,第一营将近七百名将士,刹那向右看齐,迅速找准前后左右队形。 确保队列更加整齐。 “立铳!” “持铳礼!” “劈铳!” 啪啪啪…… 孙元楚分解的动作命令连串响起时,将士们条件反射立铳,双手持铳,立举,行持铳礼。 然后劈铳! 一个流程动作,一气呵成。 一时间只能听到,动作执行时的整齐声。 第一营将士,步点‘嗒嗒’作响,森白雪亮的铳剑,直抵前排袍泽脑后,相隔只有一寸。 一片森白在阳光映照中晃动。 附近观看百姓吓得瞬间闭眼。 就在此时,第一营将士的雄壮声响起。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 “向右……看!” “向右……看!” …… “立铳!” “立铳!” …… “持铳礼!” “持铳礼!” …… 有了第一营的突破,一个个营进入洪武大道时,命令声接二连三响起。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 一万三千人的铿锵声,伴随一万三千人踩出的‘嗒嗒’步点声,响彻整个洪武大道,直冲云霄。 所有人鸦雀无声,瞪大眼看着…… 明晃晃剑阵,直抵前边袍泽、将领。 这是东番陆军,上至朱棣,下至每一个将领,加入东番陆军后,对袍泽的共同承诺。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朱棣等人身后,是将士们举着的一片片铳剑。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每一个前队后面,都有一排排铳剑林立。 这就是东番陆军,从成军起,写入军魂的东西。 将领做不到,无法在东番陆军中立足! 士兵做不到,无法在东番陆军中立足! 百姓被第一镇将士气势所摄,惊的微微张嘴,却久久说不出话来。 前面已经抵达皇城广城边缘,正在行进的东宫卫率、京营新军,上至将领,下至士卒被后面声响惊动,纷纷好奇扭头看来。 铳剑反射的一片片雪白寒冷光芒映入眼帘,所有人瞳孔下意识收缩。 “好气势!” 蓝玉忍不住低声暗赞。 朱老四陆军第一镇,是没打过什么仗。 可这支军队已有猛虎之魂! 只要在北征的战场上打一仗,就是一顶一的强军。 若是彼时,再这般检阅。 就不光是军威。 更有腾腾杀气。 他无法想象,彼时,陆军第一镇再这般检阅,到底多么骇人。 朝廷新军,一时间阵型有些乱了。 陆军第一镇继续铿锵高喊着军中契约,踩着步点前进。 经过一栋临街酒肆时。 “瞧瞧咱们福建儿郎的气势!虽然是东番陆军,可这些大小伙子,可都是咱们福建人,算起来,叫一声福建陆军第一镇,也合情合理吧?” “哈哈,还有我们江浙的大小伙子呢!” …… “老孙!你家小子有出息啊!” “可不!燕王把你家小子安排在第一,这就是重视!” …… 孙元楚父亲听着周围同仁盛赞,看着孙元楚满脸刚毅严肃从面前走过,老脸如同莲花绽放,连连谦虚。 隔壁包间内。 吕本、胡惟庸凭窗而立。 听着宛若踩在心头,让人心神震动的步点声,看着铳剑林立中,整齐划一,一队队前进的陆军第一镇将士,神色格外凝重。 他们看得清晰。 后排的铳剑,距离前排脑后只有一寸距离。 稍微不慎,就会狠狠戳在前排脑后。 可陆军第一镇行进过程中,铳剑与前排的距离,肉眼竟然看不出任何变化! 朱四郎的陆军第一镇,如何做到? 难道一万三千人,共用一颗头颅,一颗心脏? …… “燕王千岁!” “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兵!” “燕王千岁!” …… 第一镇将士走过后,后面百姓终于回神,瞬间爆发出冲霄欢呼。 所有百姓只觉心潮澎湃,不喊出来,无法宣泄胸腔涌动的激流。 已经在皇城广场列阵而立的朝廷新军,听到百姓欢呼,脸上瞬间露出不服气之色。 可紧接着,纷纷泄气。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情。 他们做不来这种! 常茂扭头看向,持铳走入皇城广场最右侧的陆军第一镇将士,视线找到朱棣,咬牙低语:“舅舅,朱四郎给咱们的训练细纲,隐瞒保留了!” 蓝玉微微皱眉。 余光看向远处,骑马缓缓抵近皇城的朱棣。 他不相信,朱老四隐瞒保留。 训练细纲,那么多更重要的训练科目,朱老四都没隐瞒,单单隐瞒这一项? 至于吗? 朱老四当时又不知道,会有今天的检阅。 大概率是观摩团离开后,朱老四又增加完善的训练科目。 应该训练了很久。 不然,做不到这般,一万三千人,竟无一丝突发状况! “不要胡说!”蓝玉严厉瞪了眼。 “立正!” “向前看!” “立正!” “向前看!” “立正!” …… 就在此时,随着一个个营抵达皇城广场,相继有序完成重新列阵集结,管带们的命令声接连响起。 一个个方阵内,将士们保持劈铳姿势,立正向前,微微仰头,视线聚在皇城城头上,身着明黄服饰的朱元璋身上。 行注目礼。 陆军第一镇与第一混成协不同。 第一混成协招收了东番原住民,并且还招收了部分部落民。 第一镇的兄弟们,曾今都是大明子民。 而且,王爷是陛下的嫡子,这是最主要的! 陛下派王爷去福建。 他们的家乡,才从一个垫底的行省,这些年蒸蒸日上。 他们这些失去土地的家庭,也在东番分到了土地,搞乡土村社。 留在福建的亲人朋友们,也过上了好日子。 所以,兄弟们对于此番回朝,为大明北征北元,心甘情愿。 哪怕战死,亦无悔! 当然,只有陛下在世是如此。 一万三千人,尊崇的视线落在身上。 这可不是跟随他,打下大明江山的军中老卒,是一群新兵! 他在这群新兵中,并无马背上,领兵作战,开国形成的威望。 第一镇将士们如此。 是因老四! 朱元璋视线落在朱棣身上,唇角笑意浮现,扭头,询问:“你们说说,三支新军,哪支更胜一筹?” 众人都未第一时间说话,眼神刹那看向陆军第一镇。 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无论多么敌视朱棣的人。 无论愿不愿意承认。 无论接下来的对抗演练如何。 都无法睁着眼说瞎话,否认,陆军第一镇刚才的优秀表现。 百姓欢呼声响起前。 城头所有人都被陆军第一镇的精彩表现吸引,连讨论都忘记了。 生怕误过陆军第一镇,任何一个精彩细节。 直到此刻,大家还头皮发麻! 这种惊骇,亲历者,才能体会,多么震撼! “陛下,检阅中,表现最出色的,当属陆军第一镇!”汤和笑着打破安静。 朱樉附和,“不说后面,老四陆军第一镇劈铳那个动作。就是前面正步走,陆军第一镇都优于朝廷的两支新军。” “秦王,下官以为,前面走正步,朝廷新军表现不如陆军第一镇,主要是军服造成的原因!” “对,朝廷新军军服,即便今天没有披甲,只穿红袄,可红袄下摆太长,束缚了将士们动作的标准。” …… 朱樉话音刚落,就跳出一群人为朝廷新军开脱。 朱樉撇了撇嘴。 朝廷新军怎么训练,他很清楚。 老四新军如何训练,昨天老四也对他们详细讲过。 “陛下,为何陆军第一镇进入洪武大道的最后一个动作,朝廷新军却没有训练过?” 有人突然提出质疑。 朱元璋脸色瞬间变冷。 这么个大好日子。 总有人给添堵! 这话拐弯抹角,想表达什么意思? 无非就是说,老四对朝廷有所隐瞒! 老四如果想隐瞒,就不会制造出长管身火铳,第一时间送回朝中。 现在,鸡笼屿造船厂,也不会有数百名朝廷船工跟着学习! 这些最有价值的东西,老四都不隐瞒。 至于隐瞒一个训练动作? 这些人,不是蠢! 是坏! 城头气氛,肉眼可见有些压抑。 “父皇。” 朱棡突然开口,笑着提议,“不妨把老四叫上来,看了老四的新军,我有很多疑问,让老四上来,给咱们现身说法嘛。” “对对对,父皇,让四哥上来,咱们好好问问四哥。” “陛下,咱们对陆军第一镇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臣支持几位王爷的提议。” …… 诸皇子、武将纷纷附和朱棡。 朱元璋周遭冰冷气息才渐渐消融。 朱元璋笑着点头,大声道:“朱棣,上城头来见咱,东宫卫率、京营新军标统以上将领,一同上来!” 朱棣对谭渊点了点头。 翻身下马。 片刻后,随蓝玉等人来到城头。 数百双眼睛,齐齐落在朱棣身上。 有欣赏、有敬畏、有畏缩…… 朱樉迫不及待笑问:“老四,快说说,伱们刚才那个劈铳的动作什么时候训练的,训练了多久,刚才,这位大人,可是质疑你对朝廷有所保留!” 朱樉说着,抬手直指质疑者。 质疑的文官,见朱棣看来,不敢直视,低头慌乱道:“秦王,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哼! 朱元璋微哼。 废物! 敢质疑,竟然连在老四面前承认的勇气都没。 当然,主要是他家这个混球老四,现在威压太大了。 朱元璋含笑看向朱棣,“说说,你们这个科目,训练了多久?” 朱棣笑道:“父皇,这个科目是昨天下午才临时加练的。” “什么!” 蓝玉瞬间瞪大眼,惊呼。 这怎么可能? 他没猜忌,朱老四对朝廷有所保留。 但他判断,劈铳式这么难得动作,即便是陆军第一镇,也至少训练了半年,甚至更久。 可现在,朱老四却说,昨天下午加练? 这怎么可能! “燕王,你们真的只训练了半天,就能把这么难的动作,做到如此标准程度?” 蓝玉难以置信,眼巴巴看着朱棣。 朱元璋、马秀英、汤和、耿炳文、朱标、朱樉…… 所有人,齐齐看向朱棣。 有惊讶,更多是不信!质疑! 朱棣含笑点头,指着最左侧,举着大明龙旗的孩子方阵,“真是昨天下午加练的,我也是临时想起,孩子们不服气,也训练了,不过他们平日忙于学习,训练不足,做不到,所以,今天他们这个小方阵只能遗憾放弃。” 不信、质疑更多转为震惊。 孩子们的方阵中。 有太孙! 朱四郎没道理撒谎! “怪不得雄英昨晚回东宫,陪我吃饭时,唉声叹息,满脸遗憾……” 常氏笑着摇头。 终于明白原因了。 昨天她询问。 臭小子只是摇头唉声叹息说了句:“娘,别问了,问都是泪!” 当时她被臭小子,跟老四学的这些奇奇怪怪说话方式逗笑了,见臭小子还能和她开玩笑,就没多问。 毕竟,长大的男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 没想到,是因为此事。 太子妃作证,这回,再无人怀疑了。 一道道视线,怀着惊讶,落在朱棣身上。 想不通,为何如此高难度动作,陆军第一镇仅用一个下午加练,就能做的如此好。 文臣们,不熟悉军伍的人不明白。 可为将者很快就明白了。 “陛下。”蓝玉抱拳躬身,“朝廷新军在训练上,和陆军第一镇差太多了,陆军第一镇仅用一下午就做到这个高难度动作,反映了陆军第一镇训练的十分扎实!” 劈铳的动作,的确难度很高。 可其实只要训练扎实。 就并不难。 说到底,主要还是考验,行进中,上万人如一人的令行禁止。 陆军第一镇一下午加练就做到。 反映了日常训练中,陆军第一镇底子十分扎实,早已做到了,上万人如一人! 朱棣看向蓝玉。 蓝玉还真没说错。 虽然没有实战,但谭渊等人,一直在为实战做准备。 每天天蒙蒙亮开始,一直训练到日落。 无论刮风下雨,从未中断。 数年如一日的训练,才有了今天短短片刻的辉煌! 朱元璋点点头,含笑看向朱棣,拍拍朱棣肩膀,“爹此刻,对你们陆军第一镇北征,更加期许了。” 他真的,想看看这支军队,拉到战场上的表现。 “老四,你们这种军服成本多少?实战中,如何确保防护?”朱标的话题,转移了众人思绪。 朱棣微微诧异。 雄英有全套陆军军服和装备,大哥就没了解过? 朱棣压下心中思绪,笑答:“我们这种劳动布,都是乡土村社建成后,交给乡土村社村庄做的……” 朱棣展示中。 朱元璋等人伸手摸朱棣军服布料。 “这种布很便宜,给将士们做一身这样的衣服,加上我们新配置的防弹护甲,总共也就一两半银子。” 朱棣说着,解开扣子,露出白内衬外,用棉绳串联的前后两块,紧紧贴身的防弹护甲。 咚咚…… 朱元璋用手指轻轻敲击,微微挑眉,“纸甲?” “父皇英明!”朱棣笑着送上一计马屁。 朱元璋忍笑瞪了眼,“好好说话!” 朱棣笑着介绍,“不是单纯的纸甲,单纯的纸甲防刀砍还行,可防火铳弹丸的能力就十分弱,我们鸡笼屿的匠人,花费了很大功夫,想到了在纸甲中,加入丝绢,这块胸甲中,有二十层丝绢……” 在纸甲中,加丝绢用来防弹。 这可不是他的意思。 他倒是知道,后世的防弹衣中,就有用多层丝绸来缓减子弹的威力。 迫使子弹,击中防弹衣后,困束在丝绸中。 弹丸无法直接对身体脆弱器官造成伤害。 可他当时认为,这样的后世工艺,这个时代肯定做不成。 他只是交代匠人研究护甲,提的要求就是尽可能轻便。 没想到,一群匠人竟然想到,在纸甲中增加丝绢。 其实,历朝历代的纸甲制作过程中,本来就有丝绢,只是层数少罢了。 “这种纸甲,轻便,防弹、防刀砍性能,比铁甲、锁子甲也不差,最主要,节省铁,更多铁就能用于造火铳、火炮、农具。” “老四,丝绢不便宜吧?你们确定,军服加纸甲,一两半银子,就能装备一名将士?”汤和有些不信。 朝廷给将士置办一身行头,都不止一两半银子。 单单那一身红袄,就将近半两银子。 再加上护甲,一两半连本钱都不够。 朱棣笑了,“二叔,朝廷的采购成本,本身就比乡土村社要高,我们采购棉花,分包给百姓,百姓利用农闲或者闲暇时间去纺织劳动布,劳动布用棉花多,但纺织工艺更加简单,其实还可以更进一步节约成本,提前一年,向多个适合种棉花的乡土村社下订单,棉花采购成本可以更低……” 没有了中间商,再加农村的劳动力便宜。 即便赚的少一点。 只要能够补贴家用。 百姓都愿意干。 这就是乡土村社的威力。 “至于丝织品,二叔可能不知道,这玩意儿在福建的价格,已经低于棉布了……” 提及丝织品,朱棣脸上笑意更浓。 福建乡土村社建设过程中,他就让叶茂,把福建归属朝廷的山林,按照村划拨出一部分,准许百姓种植各种经济林。 桑树、柿子树、果树之类的。 福建多山。 大部分村子如今都种植桑树,养蚕缫丝纺纱。 或许这些乡土村社纺织的丝织品,品质不够优良。 但胜在数量足够庞大。 这两年,廉价的丝绸,每年都要往海外运送至少两百艘船! 若非通过海贸往外输送。 福建廉价丝织品,早已经冲击了大明丝绸市场。 未来,大明百姓想穿丝绸制成的平价衣服,并不遥远。 “相比棉花种植,百姓养蚕缫丝的成本更加低廉!” 朱樉、朱棡对视一眼,唇角抽抽,能不低廉吗! 百姓种植桑树使用的土地是朝廷山林。 土地成本为零。 蚕苗可以自己每年保留。 除了体力,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 “老四,福建现在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了?到底多富裕?”朱棡忍不住询问。 众人齐齐看向朱棣。 这一刻,所有人都迫不及待,想去福建看看。 这可把朱棣给问住了。 朱棣偷偷看了眼朱元璋,讪笑道:“最近一年,我已经没怎么关注福建百姓的具体生活状况了……” 去年年终,他视察福建各地村庄。 专门选了几个自然条件最恶劣,最穷的村子。 这些村子,百姓都能吃上一口玉米窝窝头饱饭后。 今年,他就没有再关注。 这证明,福建的乡土村社基础模板已经完成。 接下来,如何发展,就是完全利用经济行为,宏观调控,以及百姓自行发挥创造力了。 他不可能,给百姓当一辈子保姆。 这种不撒手的行为,也不利于百姓在新形势下迅速成长。 而且,他刻意放松对福建的关注。 就是想看看,福建上至官府,下至百姓,会如何在已经打好的基础上发展。 一个孩子要成长。 大人就要放开护着的双手。 “好了,等福建布政使叶茂回来,你们再打听吧。”朱元璋结束了众人对朱棣的质询。 话罢,深深看了眼朱棣。 他现在,愈发想快点去福建看看。 不过,再迫切,也只能等北征结束。 叶茂回朝述职,倒是可以从侧面,更多了解一些福建具体情况。 朱元璋看向朱棣、蓝玉等人,“接下来就是对抗演练,朝廷规划了三条行军路线,你们三支新军抽签决定走哪一条,率先抵达溧水县的一支……” “在你们行军的整个过程中,朝廷将派出评判小组,监督你们,同时,记录你们沿途表现……” …… 随后,朱棣、蓝玉、王佐分别抽签。 汤和、丘福、朱能率领朝廷派出的评判小组,跟随陆军第一镇行军。 完成布置后。 朱棣三人,分别率领本部兵马,有序撤出金陵城。 “哎,俺想去看对抗演练。” “这么远的路程……” “你们说,哪支新军能在对抗演练中拔得头筹?” “肯定是陆军第一镇,陆军第一镇今天的表现,太震撼了!” “未必,太子卫率和京营新军,可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 …… 百姓热闹议论着,久久不愿散去。 娜仁托娅陪乌云琪格站在人群中,一蹦一蹦看着陆军第一镇远去背影,直到看不到,才消停,小脸微微赤红,激动道:“小姐,你说朱粗鲁的脑袋到底怎么长的,怎么就这么厉害?” 噗! 乌云琪格被逗笑。 这丫头,一直因为朱粗鲁当初让周浪那么对待,对朱粗鲁十分不服气。 今天看了陆军第一镇的劈铳,终于震撼,进而服气了。 “小姐,咱们闲着也是闲着,去溧水县看看吧?”娜仁托娅拉着乌云琪格的手哀求道。 乌云琪格瞪了眼,“妙云小姐昨天乔迁,人来人往很多,咱们没去打招呼,今天必须去打招呼了,不然就太失礼了!” 如今,朱粗鲁已经在府中住下了。 无论如何,都得和人家女主人打招呼了。 她还得和徐妙云解释清楚。 哎! 愁啊! 以前为了恶心朱粗鲁,装小可怜状。 现在好了。 天道好轮回啊! 乌云琪格,犹犹豫豫,琢磨着,回府后,如何和徐妙云解释。 …… 皇城内。 朱元璋、马秀英,以及文武臣工,已经开始动身。 …… 武定门外。 第一镇撤到城外后,朱棣就下令大军停下。 汤和、丘福、朱能率领着几个门下省文官站在旁边,看着朱棣发号命令。 “周浪。” “在!” 朱棣含笑看向周浪,吩咐:“按照昨天的计划,你们第一营、第二营,率先出发,为大军行进,扫清沿途障碍!” “遵命!” 周浪第一时间,跑着离开,传达朱棣的命令。 并亲率两个营策马疾驰离开。 “剩余两个营骑兵,与炮兵营一起行动,沿途听从炮兵营指挥,协助炮兵营,军中匠人,兽医跟随炮兵营,辎重营,跟随第一营现在就出发……” …… 太子卫率、京营新军离开很久后。 陆军第一镇才陆陆续续行动。 …… 太子卫率。 “快点,加快速度!检阅给太子爷丢脸,你们这群废物,不羞耻吗!快点!” 常茂骑马在道路旁前后奔冲,大声呵斥。 原以为,稳稳出风头的检阅,最后完全成了陆军第一镇的表演。 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兵! 百姓的欢呼,更是刺人! 不过,对抗演练开始,好运就开始眷顾太子卫率了。 他们抽签抽到的这条行军路线,是三条路中,路况最好的! 朱四郎手气最差。 朱四郎抽到的那条路线,据他所知,今年沿线很多路段,都没有征发徭役进行修缮。 一年雨水冲刷。 道路上不知有多少雨水冲刷的沟壕。 这种烂路,炮兵根本走不动。 前面,徐达和蓝玉骑马小跑着,听着后面常茂等将领咋咋呼呼的叫骂声,向后看了眼。 并未说什么。 这种打骂,在军中也很正常。 何况,他此行跟随太子卫率行动,只是评判员。 不能干涉太子卫率行军。 蓝玉见徐达向后观看,苦笑:“三哥,你女婿检阅力压两支新军,对太子卫率的将领冲击很大……” 大到,这群往日眼高于顶的家伙。 现在牟足劲,想扳回一城。 “三哥,你说,这回我们占尽了优势,陆军第一镇还能不能抢先夺取溧水?” 徐达摇头。 蓝玉笑笑,向后看了眼,扭头,视线重新落在徐达身上,郑重道:“三哥,其实我想让陆军第一镇再赢一次,陆军第一镇抽到的路线,路况很糟糕,如果在这种情况,陆军第一镇还能抢夺溧水县,就能狠狠给太子卫率,这群眼睛长到头顶的家伙,一计重击!” 如此,或许能让这群家伙,改掉那些旧军中,带来的恶习。 脚踏实地的带兵。 若是,这次凭借运气好,抽中好路况,赢了。 太子爷是脸上有光。 可太子卫率的将领们,就永远不可能认清自身不足。 徐达知道蓝玉的想法,略作沉吟,说道:“不管结果如何,你现在身为太子卫率的统制,就应该拼尽全力,努力争取赢得这次对抗演练,而不是如现在这般,泄气!若是换成四郎,处于你的位置,他现在,肯定会拼尽全力的,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蓝玉刻意求败的情绪太浓了。 原因也很简单。 检阅中,四郎陆军第一镇给蓝玉的震撼、冲击太大。 蓝玉此刻十分气馁。 甚至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思。 只想让太子卫率再败一次。 给下面将领更大的冲击和耻辱,激励将士们奋进。 刻意求败、气馁,本身已经不是一个合格为将者了! 蓝玉身为统制,却怀着这种心思,本身已经误入歧途了! 蓝玉浑身一震,脸瞬间变红,“谢三哥提醒,我知道了!” 话落,策马向后奔冲而去。 靠近常茂等人,立刻就是一顿鞭子抽打,“滚下战马,陪着将士们跑!” 然后,以身作则,下马陪着将士们跑。 …… 三支大军,滚滚向着溧水冲去。 陆军第一镇抽中的行军路线上。 “兄弟们,累吗?” “不累!” 朱棣一边奔跑,一边笑着大喊。 将士们笑着回答后,继续低着头,眼睛盯着前方,默默小跑。 汤和骑马跟在朱棣身边。 来到一个小山包时,朱棣登上山包瞭望后军,汤和翻身下马,来到朱棣身边,把手中水囊扔给朱棣,目光观察着将士们奔跑动作,笑问:“你们平时,是不是经常拉练?” 他从这些将士奔跑的动作就能看出。 步伐不快不慢,身体微微前倾…… 人人都如此。 这很明显,是老四他们琢磨出的一种,最佳奔跑行军动作。 朱棣喝了口,放下水囊,递给汤和,笑道:“二叔好眼力,将士们在鸡笼屿,每天天微亮,都要出操跑二十里,海上那些岛屿,密林、山地遍布,而且,那些小国的基础建设很落后,骑兵有用,但用处不如中原大,在那边打仗,步军就需要有一双好脚板。” …… 汤和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朱棣意气风发侃侃而谈。 这样一双好脚板,大明的步军也需要。 只是,想要练成这样一双好脚板,不容易。 如何让将士们心甘情愿? 将领们要不要带头垂范? 朝廷军中将士,能做到吗? 他可以肯定。 老四肯定天天跟着拉练。 汤和收敛思绪,好奇问:“周浪带着两个骑兵营,是去修路对吧?” 沿途一些水冲刷形成的小沟坎,都有新填的痕迹。 填埋的很讲究。 他观察了,刚好是炮车车轮宽度。 而且周浪率领的两个营出发时,他仔细观察了。 这两个营的战马上,带了大量铁锹、锯子。 朱棣笑着竖起大拇指,“我不知道,朝廷新军有没有训练工兵科,不过我们陆军第一镇一直都有训练,我们的骑兵,除了作战外,还担负斥候、工兵的任务……” 步军一旦配属火炮后。 必须设立工兵。 可专门设立工兵,又太浪费。 工兵必须跑在步军前面。 就要配置战马。 他没有那么多资源。 所以只能把骑兵训练成多用途兵种。 骑兵除了承担骑战、斥候的作用。 就是担任工兵。 “我们陆军第一镇的兄弟们,虽然对金陵路况陌生,而且,抽签结束时,从常茂等人表情,不难猜测,我们这条行军路线,路况应该是最差的,但二叔,你信不信,我们会是第一个抵达溧水的?” 汤和看着朱棣自信笑容,视线投向山包下面,默默奔跑的将士身上。 最终结果,他说不准。 但他能肯定。 老四这支兵马,十分优秀! 也不知,现在其他两支朝廷新军,走到了什么位置? …… 后方。 十里。 朱元璋的御辇停在路边。 群臣眼巴巴看着朱元璋手中,三个评判小组送回来的信报。 朱标好奇问:“父皇,三支新军,哪支走的最快?” 朱元璋抬头,看了眼朱标,“老四的陆军第一镇,暂时排名第一,太子卫率排名第二……” “怎么可能!” “是啊,怎么可能,陆军第一镇抽中的路线,沿途很多地方,今年都没有征发徭役!” …… 朱标也满脸诧异。 “我知道陆军第一镇为何路况差,却走得快。” 闻声,众人纷纷循声看去。 朱元璋含笑招手,“雄英,你给他们讲讲。” 孩子们在检阅结束后,并未随军行动。 这种长途奔袭,他们跟不上。 朱雄英在众人注视中,走来,看着朱标,“父亲,陆军第一镇每天都要出操拉练二十里,这是其一。” “其二,我观察了,朝廷新军对四叔的训练纲目进行了阉割,并未重视训练科目中,工兵科的训练,可陆军第一镇中,骑兵有两个营,进行了长时间的工兵科训练,专门在福建,一边训练,一边修了两年路,他们不但会修路,还会搭桥,孩儿可以十分肯定,前方的溧水,陆军第一镇不需要派兵搜寻船只,就能自行搭桥过河……” 朱标在内所有人。 看着朱雄英,面面相觑。 真的假的? 修路也就罢了。 搭桥? 搭桥可是个技术活! 溧水河面宽达七八米,等陆军第一镇搭好桥,其他两支新军,恐怕早抢占溧水了吧? 朱雄英看着众人质疑目光,无奈暗暗摇头。 他们根本没见过陆军第一镇的厉害! 也好。 这次,让朝中所有人开开眼。 不然,这些人还要活在梦中! 朱元璋见朱雄英微微摇头,笑了,爽朗道:“改换路线,咱们不走官道,沿陆军第一镇路线前进!” “雄英,你陪祖父、祖母。” 队伍重新启程。 朱雄英陪马秀英、朱元璋坐在御驾内。 马秀英看着身形挺拔,笔直而坐的朱雄英,笑笑,伸手摸了摸朱雄英脑后,“是不是朝廷现在很多事情,雄英看了都着急?” 朱雄英点点头,郑重看着朱元璋、马秀英,“祖父、祖母,朝中很多人,还活在梦里,有些人,甚至一味缩着脖子,捂着眼睛,以为看不到外面变化,事情就没有发生,现在,就应该搬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好好看看!” 朱元璋不由笑了,“你四叔霸道的臭脾气,你倒是全都学会了,不要急,咱们大明这艘船太大,不能骤然调头,现在让新气象、新风尚多吹入咱们大明,祖父和你父亲,我们办不成的事情,等你将来替我们去办……” …… 说到最后,朱元璋严肃而不失慈爱看着朱雄英,谆谆教导道:“有些东西,你四叔身份使然,可能不会教你,祖父会教你。” “今天祖父教你第一条,不掌权前,你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给你的,所以不要太过锋芒毕露,要在给你权力之人,画下的规矩内,做些求变求新,等你掌权后,你可以制定规则时,再尽情按照你的设想去做事……” 这番话,老四说出来。 就有挑拨标儿和雄英父子之嫌。 他肯定,老四绝不会和雄英说这些。 最多,委婉提醒雄英,不要和标儿争论芸芸。 但他可以。 …… 临近傍晚。 天色渐黑。 溧水河畔。 丘福、朱能站在不远处,看着将士们忙碌。 一匹匹战马拉着一捆捆、一根根从远处树林,锯断的树木,来到河边。 丘福、朱能已经惊呆了。 半个时辰前。 他们追上两个营骑兵,冲到溧水边。 骑兵营将士翻身下马,拿着锯子、斧子就冲入了旁边林中。 然后,就有了眼前,堆积如小山的一段段木头。 砰砰砰! 捶打声惊动二人。 丘福、朱能看去,就见周浪带着几名兄弟,在河岸边,比较坚硬的地方,将两根大腿粗细,削尖的木桩钉到地面。 两根粗壮麻绳分别拴在木桩上。 周浪拿出酒囊,十个脱光,腰间拴着麻绳,以及扛着两根木头桩的兄弟,“十一月了,水很冷,每个兄弟都喝口酒。” “标统你就放心吧,兄弟们数九寒冬都下河游泳。” …… 十个年轻壮小伙子说笑中,喝了酒,转身携带着东西,一个猛子扎入河中,奋力向对岸游去。 半柱香时间,便抵达对岸。 迅速打好木桩,拴好绳索。 周浪一挥手:“开始铺桥!” 丘福、朱能看向旁边,木材堆旁,正在赶工的将士们。 只见,将士们,扛着一块块圆木拼凑在一起的木板,冲向河边,将木板搭在绳索上。 肉眼可见速度,一条桥,向河中央延伸。 丘福、朱能对视一眼,快步走到桥边,凑近,仔细观察。 他们发现,组成木板的铁件十分巧妙,配合铁丝,竟然把一根根圆木固定的十分坚实。 周浪脸上堆满笑容,凑到二人面前,“指挥使、副指挥使,震惊吧?” 丘福含笑瞪了眼,指着铁件,询问:“这些铁件是昨天打造的?” 周浪夸张瞪大眼,“指挥使,昨天我们怎么可能打造出这么多铁件,这些都是我们军中标配的物资,这种铁件,也是我们在训练搭桥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夸张说,只要附近有树林,最多两个时辰,我们就能搭建一座七八米长的简易浮桥……” 丘福、朱能对视一眼。 老四这支新军,太让人震撼了! 他们更加不想留在大明了! 一个时辰后,丘福、朱能在震撼中,跟随骑兵奔冲过桥。 河对岸。 周浪看着晃动的浮桥,笑道:“能承受骑兵奔冲,炮车过桥也就没问题了,陛下抵达后,肯定会震惊!” 指挥使、副指挥使追上来后,就带来消息。 陛下不走官道,跟着他们陆军第一镇行军! 就是想亲自体会感受,陆军第一镇的工兵力量。 他很想亲自看看,陛下看到这座浮桥时,震惊的模样。 作为地地道道的大明人。 以前,他也从未想过,能这么快,建一座桥! “指挥使、副指挥使,你们是跟我们行动,还是留下来,看陛下和百官观摩我们这座桥,震惊一幕?” 丘福、朱能笑骂一句,催促:“快走!” 相比看陛下和百官震惊,他们更想近距离,观摩老四这支新军! 食言了,这段没有写完。 明天两章补偿,最少一万五千字。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是作者:早餐羊奶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