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二百零九章:朱棣、朱雄英叔侄远行
夜间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等等!” 朱棣眼角剧烈跳抖,眼皮微抬,盯着谭渊:“传国玉玺,你们说的是大秦始皇帝登基称帝,开创帝制时,命人用和氏璧,雕刻,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那块玉玺?” 这块传国玉玺。 随着后唐皇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玄武楼后,就彻底消失了。 后来时有关于传国玉玺现世的消息,可都真假难辨。 他家老头子征塞,除了打击元庭余孽。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想试着找回传国玉玺。 没办法。 他们老朱家泥腿子出身,下面的士绅读书人,对老朱家确实有点瞧不起。 别看这些人,表面上对大明政权也很配合。 争先恐后想当大明的官。 可私底下,说老朱家祖宗十八代泥腿子,说老头子乞丐和尚的大有人在。 说到底,这就是一种身份的不认同,不服气。 对于老朱家的皇权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老头子知晓这些情况。 寻找传国玉玺,就是增加世人对朱家皇权身份的认同。 让他考科举,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传国玉玺,怎么会在盖州?”传国玉玺在王庭,都比在盖州合理吧? 谭渊低声解释:“咱也不是很清楚,这是张大寇说的,现在割据盖州的诸侯是昔日元朝权臣伯颜的曾孙普达失理……” …… 朱棣认真听着,默默分析着。 伯颜,元世祖忽必烈的心腹。 辅佐元成宗铁穆耳登基。 元成宗期间,元朝有名的权相,执掌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伯颜和传国玉玺,还的确有一段关系。 至元三十一年,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大都,叫卖于市,权相伯颜命人购得。 后,伯颜命人在天下收缴玉玺,并将元朝征战天下缴获的历朝历代玉玺,一起磨平。 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章。 无人能判断,当时权相伯颜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伯颜家族的确有机会,秘密收藏真正的传国玉玺。 大哥张玉是元庭的枢密院知院,元庭上层都秘密流传,伯颜家族收藏传国玉玺。 怕是有些根据的。 如今元庭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又想到了传国玉玺的作用。 传国玉玺可以凝聚裹挟至草原的汉裔臣心。 同时,还妄图利用传国玉玺,重新收拢北方人心,以期再打回来。 元庭为了逼迫普达失理领兵撤离盖州,返回元庭。 就一边给大哥张玉下达命令,一边许诺辽阳王纳哈出,只要逼迫普达失理离开盖州。 盖州的地盘就交给纳哈出。 历史上,没有关于这些细节的记录。 但原本的历史,元庭大概率没得到传国玉玺。 不然蓝玉攻破王庭时,应该为朝廷,把传国玉玺缴获回来的。 谭渊看朱棣沉思,补充道:“如果我们能在普达失理撤离盖州前,攻克盖州,就有机会得到传国玉玺。” 陛下厚恩于大辽河卫。 他们得知恩图报。 同时,为陛下找回传国玉玺,这可是泼天的功劳。 冯胜还敢算计他们? 朱棣明白了丘老二等人的想法,不由笑了,“何止冯胜不敢算计你们,要是真能找到传国玉玺,我估计,皇帝会亲自去辽东犒劳你们。” 丘老二的升迁已经够快了。 找到传国玉玺,也不可能再给丘老二升官了。 但这么大的功劳,老头子肯定要有所表示。 即便自己不亲自去,至少也会派一名皇子,代为犒赏。 嘿嘿…… 谭渊咧嘴笑着,都开始畅想了。 咚咚! 朱棣点了点地图,无情的把谭渊拉回现实,询问:“丘老二让伱来,肯定不会只是说传国玉玺,说说其他事。” “指挥使想让你帮忙参谋参谋,他们议定的作战方案……” 谭渊从怀中,拿出一封信。 …… 没人知道朱棣和谭渊说了什么。 午后。 临近上课前。 朱棣结束了和谭渊的谈话,看着丘老二的亲笔信,完全燃烧成灰烬,起身,叮嘱:“我毕竟不了解你们的情况,我提的几点建议,让他们权衡使用,不要太在意。” “告诉他们,攻打盖州虽然难,失败了,大不了撤退。” “可真正要注意,攻克盖州,取得胜利之后。” …… 一旦攻克盖州,海州就成了,插入腹心的一颗钉子,大辽河卫身后,还有冯胜隐而不发。 所以,这一仗打赢之后,才最为凶险。 “转告张老大和丘老二,如果攻克盖州后,纳哈出和冯胜的反应,对他们实在太凶险,就不要太贪心,盖州该舍弃就舍弃。” “你们此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改一改,不以扩大地盘为主要目的,主要是为朝廷寻回传国玉玺。” 谭渊沉默片刻,努力把朱棣的话,全都记下后,点头,“我会把这番话,原原本本转达给指挥使。” …… 送别谭渊等人离开后。 朱棣、徐妙云去学堂监督孩子们作课业。 路上,徐妙云好奇询问:“丘二哥他们想打哪里?” “盖州!” 见徐妙云惊讶,朱棣笑了。 给谭渊看的那份地图就是妙云和他一起做的。 所以妙云知道盖州的位置。 朱棣看了看四周,确定无人后,低声解释:“他们不打海州,越过海州打海边的盖州,是因为始皇帝的传国玉玺……” 徐妙云听完后,惊的微微张嘴。 好一会儿,才回复平静,询问:“丘二哥他们,是不是想让你去辽东帮忙参谋。” 朱棣点点头。 谭渊的确转达了这个意思。 不过他以两个小家伙年幼为由拒绝了。 他现在考取秀才,大明境内,的确想去哪儿都可以。 可丘老二不知道他的身份,多么敏感! 他们的计划,攻克盖州不难。 其实他最担心,攻克盖州之后。 那才是最为凶险的时候。 …… 皇宫。 御书房。 朱元璋手捧着一副剑式肩标。 红底剑式肩标上,用明黄绣着一颗星星。 “文忠,给咱说说,为什么绣一颗星星,作为卫指挥使这个级别的肩标?” 闻声,李文忠忙打起精神解释:“陛下,大都督府提出很多想法,有人提议增加杠,可陛下也叮嘱过,杠太多,在混乱的情况下,将士们不容易辨别,还有人提议……” “最后是韩国公提议用星星。” “韩国公说,陛下就是天上的日月,拱卫大明的将士,就好比天上拱卫日月的星星……” ‘这个李百室,一如既往的善于琢磨人心。’ 朱元璋腹语一句,笑着放下肩标,点点头:“不错,就用星星吧。” “你去尚衣局沟通,尽快制作好大辽河卫,所有将士的肩标,普通将士的肩标,这次也要制作。” “是,臣遵旨!” 朱元璋略作沉思,琢磨道:“这次授予肩标,咱想搞的郑重一点……” 说着,又陷入沉默。 李文忠悄悄窥探,‘什么事让舅舅这么犹豫不决?’ 许久,朱元璋看向李文忠,征询:“你说,咱让老四带着雄英和朱橚去辽东怎么样?” “朱橚替咱去安抚冯胜。” “老四带着雄英,去大辽河卫授予肩标。” 李文忠惊的张大嘴巴。 怪不得舅舅犹豫不决。 雄英才四岁。 长途跋涉,出点什么事情,谁都担待不起! 老五朱橚去辽东安抚冯胜倒好理解。 今年年初,老五就和冯胜家女儿定下婚约。 年内就要成亲。 舅舅给冯胜扎了颗钉子,现在派老五这个未来女婿去安抚一下,也情有可原。 打一棒子,给颗甜枣嘛。 年初定下的联姻,也是给颗甜枣,安抚冯胜。 可为什么让老四带着雄英去大辽河卫? 没必要,如此早培养雄英和将士们的关系吧? 朱元璋见李文忠满脸狐疑,笑了,都是自家人,也不瞒着,说道:“是这样,太子、太子妃都和咱说,想让雄英跟着老四学习……” 啊! 李文忠惊的发出声音。 回神后,忙低头请罪:“臣在君前失仪,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摆摆手,继续:“咱想着,现在这个时节,天气也好,远行也没什么,想让雄英跟老四先处处……” 其实,就是观察一下,这叔侄两,投不投缘,能不能处得来。 另外,丘福、朱能很不错。 已经被他列入重点培养名单。 让雄英先接触一下,也算是提前施恩笼络。 “陛下,小雍鸣、小祈婳还小,人家老四未必愿意远行。”李文忠小心翼翼提醒。 老四守着妻儿,小日子过得美美的。 多半是不愿意远行的。 舅舅似乎忘了,他现在还在卑微的挽回父子关系。 昨天家宴,老四这个给他争光争气的正主都没回来。 朱元璋把李文忠的小表情收入眼底,好气又好笑瞪了眼,“你那是什么表情!咱让他去!他还敢反对!” ‘不敢嘛?’ 李文忠暗暗腹语,连忙正色,收敛脸上同情的小表情。 朱元璋起身踱步。 让混账老四,陪着雄英去一趟辽东,说实话,是他突发奇想。 可越想,这股冲动越强烈。 让这对叔侄处感情。 同时,让混账老四,帮他去看一看大辽河卫授予肩标后的具体情况。 肩标本来就是他弄出来的。 他最懂。 一举多得! 想着,朱元璋绕出御案,快步往御书房外走去。 李文忠忙追上:“陛下,这件事……” 朱元璋没好气瞪了眼:“咱找个能给咱分忧的人商量!你别跟着了,等消息。” 嫌弃的瞥了眼,快步离开。 这事儿,他不行,文忠更不行。 家里面所有人,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也就秀英或许有办法。 就是不知,秀英是否赞同?会不会帮咱?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是作者:早餐羊奶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